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点击次数:20752次 发布时间:2016/3/9 |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曾发现,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这一定量的分析不得不使人们感到惊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也是组织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激励机制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我国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1.激励机制的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企业的绩效考核手段比较粗放,多为定性考核,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考核。即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员工而言,因为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的定量考核,升迁和裁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
3.激励方式单一,欠缺合理创新。激励机制内容及形式是创建激励方式的基础核心,为实现有效激励,我们应依据管理客体、主体具体状况进行内容与形式的良好选择。然而,当前较多企业仍然利用单一激励方式,例如奖金加工资的激励方法作为唯一且简单的经济利益驱动手段。虽然该类经济报酬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然而随着其日益注重自身发展前景的需要,单一的激励方式是不可行的。
二、解决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以上三方面的问题,作者经过跟踪了解并分析典型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意见,提取精华加以概述,得出以下三个相应的对策。
1.对激励的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的激励机制。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3.增加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员工在物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后,必然会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层次。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还要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来激励员工。第一,参与激励。创造和提供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尤其是参与影响他们自身利益的决策,通常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使他们对组织更忠诚,对工作更重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通过提供培训充实员工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企业如果员工知识老化,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蓬勃的精神生命和知识生命,是企业无限生机的源泉。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上一篇:新起点,国企改革如何发力 ·下一篇:带薪休假不能只算经济账 |
all right reseverd. 龙8游戏官方进入 copyright 2011 龙8游戏官方进入的版权所有 陕西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101580 传真:029-89101580 long8头号玩家的技术支持:佳豪网络